定南县“助残天使”朱冬凤:以爱为翼,托举残障人士的生命曙光
在赣南边陲的定南县,有这样一位女性,她的名字如同春日暖阳,温暖着无数残障人士的心田。朱冬凤,定南县残联专职委员,克服自身残障困难,十余载如一日扎根助残一线,以春风化雨般的关怀,成为当地残障群体心中最坚实的依靠,被亲切地称为“助残天使”。
躬身入局,做政策落地的“摆渡人”
朱冬凤的助残初心,萌发于县残联组织的一次普通的上门走访志愿服务活动。当她推开一间昏暗的小屋,看到瘫痪在床的陈大姐因无法自行办理残疾证,被迫与医疗救助、生活补贴等政策“绝缘”时,她深知:比自己身体条件更不好却因各种原因无法享受党和政府好政策的大有人在,而作为一名志愿者,能做的事毕竟有限,自己必须为此做点什么。自此,她决定加入定南县残联专职委员队伍,化身“移动服务站”,背着装满材料的公文包,克服自己行动上的困难,穿行在乡间小道与老旧楼道间。面对不识字的残障人士,她逐字逐句讲解政策;遇到行动不便的患者,她连夜整理材料、往返部门协调……正是这份执着,让百余张承载希望的残疾证跨越重重阻碍,送到残障人士手中,为他们叩开了政策帮扶的大门。
搭建桥梁,成无声世界的“传声筒”
在助残事业的版图上,朱冬凤始终关注着听障群体的精神需求。作为聋人协会的骨干成员,她主导策划“无声之约”系列活动:从手语课堂到残健共融运动会,从艺术创作沙龙到就业技能培训,每一场活动都凝聚着她的巧思。为筹措活动物资,她顶着烈日拜访企业,用真诚打动负责人;为保障活动效果,她反复练习手语,确保与听障伙伴零障碍沟通。当听障青年小李在活动中用手语“说”出“我感受到了被看见的快乐”时,朱冬凤知道,这些努力都化作了照亮无声世界的星光。
温情守护,当生命困境的“守护者”
对于重度失能的残障人士而言,朱冬凤不仅是工作者,更是亲人般的存在。每个季度,她雷打不动地开展入户探访。在李爷爷家,她蹲在床边修剪老人过长的指甲;在王阿姨家,她冒雨联系维修师傅疏通堵塞的下水道;面对情绪低落的残障朋友,她能坐在小板凳上倾听三个小时,用拥抱化解对方的泪水……这些细碎却滚烫的关怀,让残障家庭真切感受到:生活或许有阴霾,但总有人为他们撑起一方晴空。
星火成炬,化志愿精神的“燃灯者”
在定南县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上,朱冬凤沙哑着嗓子协调现场;在残疾人就业招聘会里,她细致地为求职者整理着装、模拟面试;在“阳光助残”文艺汇演后台,她为紧张的演员们擦去汗水、加油鼓劲。这些年,她主导或参与组织的30余场大型志愿活动,场场精彩圆满。而三本志愿者荣誉证书、四本残联先进个人奖状等诸多荣誉,不仅是对她付出的见证,更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助残队伍。
“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有限,但爱可以传递。”朱冬凤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如今,她正筹备建立“助残志愿者孵化基地”,计划通过培训、实践,培育出更多专业助残力量。在定南的山水间,这位“助残天使”用爱与坚守,让残障群体感受到社会的温度,也让助残精神如蒲公英般,将希望的种子播撒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