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丰县首届残疾人创业先锋】王飞燕:生命的寂静处自有回响
事迹简介
王飞燕,女,2004年1月出生,听言语障碍人士。作为一名2025年7月毕业的大学生,她凭借坚韧的意志和创新的智慧,克服交流沟通困难,在我县西牛镇工业园创办了餐饮店。她在店里融合手语、文字交流与电子点餐系统,解决了与客人沟通难题;她还严格把控食材、打造特色菜品,填补了工业园餐饮市场的空白。创业过程中,她克服资金困难,争取到了政府创业扶持政策,优化餐饮店环境,提供WiFi等增值服务提升顾客体验。她的小店不仅实现稳定经营,更为残疾人创业树立典范。
在微声世界中砥砺前行
2004年1月,王飞燕出生于信丰县西牛镇,自幼患有听力与言语功能障碍,求学之路因沟通困难带来诸多不便。在面对课堂上老师较快的语速,她就提前预习课程内容以及认真阅读黑板板书来努力跟上教学进度,与老师、同学的日常沟通也很困难,但她努力适应,积极融入,与同学老师简单的交流。这份坚持不懈的努力和适应能力,使她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
“遇到不懂的就看视频教程,找老师解答,反复练习。”在大学期间她的学习路径清晰扎实,从模仿借鉴入手,再到积累经验,发展成为了自己的创作思路并勇于挑战自我,她参加专业竞赛,凭借出色的作品和扎实的功底,王飞燕成功获得了“专业计算机创意奖”、“专业平面设计优秀奖”等荣誉。这些奖项、证书无不证明她在专业领域所付出的努力。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王飞燕创业来自于对工业园细心的观察,她发现:“工业园里很多工人吃饭不方便的,我就想自己开个店,让大家能轻松就餐,也给我们这样的人提供就业机会。”
开店初期,最大的困难来自与客人的沟通。她没有退缩,而是结合实际,摸索出了多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她运用手语作为基础的交流工具,日常与熟客或员工沟通主要依靠文字信息,并且精心设计图文并茂的菜单直观展示菜品,尽量减少语言的表达,最关键的是引入了电子点餐系统,将其放在了店内显著的位置,顾客可以自行扫码浏览菜单、选择菜品并添加备注需求。“电子点餐系统顾客接受度最高,很方便。”王飞燕总结表示。
为进一步提升顾客体验,她还提供免费的WiFi等增值服务,让用餐更加便捷舒适。王飞燕说:“我不想被‘听力言语障碍’限制,想证明我们也能把事情做好,还能帮助到身边的人,这种想实现自我价值和帮助他人的想法,让我坚持下来。”于是在面对创业初期的资金压力,她主动了解政策、积极申请,获得了政府创业扶持资金。随着店铺稳步发展,她分工明确。“我们把各自擅长的领域分配好,比如我主要负责菜单设计和宣传,其他伙伴负责采购。”团队成员之间通过定期文字会议高效沟通,确保了日常店铺运营的顺畅。
在烟火中的价值延伸
王飞燕的创业成功,不仅是一家餐饮店的成功,更在于其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她履行了最初的承诺,提供了就业岗位;她用亲身的实践证明了残障人士可以凭借智慧与努力克服障碍,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之后,她成功转型经营一家美甲店,在美丽事业中继续传递她的温度,为更多残疾人朋友点燃勇敢追梦的信心。
正如她常说:“别害怕困难,遇到问题就想办法解决,比如沟通难就找适合的交流方式。要相信自己,我们能做的比想象中更多,关键是要大胆尝试。”
结语
王飞燕以实际行动打破沟通的壁垒,在工业园中开辟出一片温暖天地。她从求学时期的刻苦,到创业过程的探索,每一步都彰显着智慧与坚持。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生命的障碍并不能定义一个人能力的边界,真诚的努力与创新的方法,总能让每一份梦想有声回响。
【榜样力量】
她用心经营店铺,以智慧打通沟通之路。尽管她的世界是安静的,她却让奋斗的过程铿锵作响,为更多残障朋友点亮前行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