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赣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网站! 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网站浏览辅助工具

今天是: 天气:

【信丰县首届残疾人创业先锋】朱世红:在命运陡坡上开凿的星光之路

发布时间:2025-09-11 信息来源: 赣州市残疾人联合会 作者: 浏览量:

事迹简介

朱世红,男,1981年2月出生,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残疾,但从未向命运低头。初中毕业后,他选择学习家电维修技术,凭借刻苦钻研和诚信经营,逐步掌握了手机维修技能,最终成为信丰县小米之家总经理,管理三家门店,带动十余人就业。他始终心怀感恩,积极回馈社会。他承诺为有志于手机维修的残疾人朋友提供免费培训,帮助他们实现自立。2013年,他的手机超市获评“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2023年,信丰小米之家被县政府授予“爱心企业”称号。

受限的步伐与舒展的梦想

1981年2月,朱世红出生于江西省信丰县新田镇下江村一个普通家庭,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残疾,成为他人生道路上第一道需要跨越的沟壑。初中毕业后,面对现实的生活压力,他做出了清醒而坚定的选择:必须学一技之长养活自己,不能给家庭和社会添负担。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个残障青年用双手守护生命尊严的执着与韧性。

在父母的支持下,朱世红拜师学习家电维修技术。两年的学徒生涯中,他不仅掌握了维修技能,更深刻认识到身体条件带来的限制。“彩电这些大件,我抱不动,总要别人帮忙。”这个现实困境促使他开始寻找更适合自身条件的出路。经过仔细观察和思考,他发现手机维修领域具有设备轻巧、客户可自行送修的特点,这正好能够规避身体条件带来的不便。由此开始了他的职业转型,成为朱世红突破生存困境的关键抉择。

长路渐宽,汇成回响

那时,朱世红大量阅读相关书籍,并跟随信丰当地师傅系统的学习通讯维修技术,经过两个月的刻苦钻研,第三个月便在县城开设了第一家通讯维修店。创业初期的道路布满了必须直面的荆棘:启动资金紧张,以及社会对残障人士专业能力的潜在质疑,如同两道必须逾越的关卡,挡在了他的创业路途中。

对于起步阶段的艰辛,朱世红记忆深刻,作为残障创业者,部分顾客对他们的认可度不高。但朱世红坚信,技术和服务质量是打破偏见的最好方式。凭借着扎实的技术功底和诚信的经营理念,他逐步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认可。维修店从初时鲜人问津的冷清,渐渐的迎来了络绎不绝的顾客,每一个进步都凝聚着他的汗水和智慧。

将梦想种成一片森林

随着维修事业的稳定发展,朱世红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他明白:“想做好一件事,就要不断挑战”,这句话成为了驱动他前行的核心动力。在进行了细致的市场调研并与家人深入商讨后,他敏锐地捕捉到电子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最终瞄准了快速成长的小米生态链,将业务从单一维修店升级为品牌专卖店。

这次转型意味着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与更好的经营管理能力。朱世红迎难而上,系统学习专业管理的相关知识,着手构建标准化、规范化的门店运营体系。如今,他已成功运营着三家位于信丰的“小米之家”门店,为社会创造了十余个就业岗位。这些门店同一扇明亮的窗口,持续向外界展示着残障人士身上所蕴含的创业精神与无限潜能。

当残缺成为温暖的光源

在事业稳步发展的同时,朱世红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出发时的信念。“残疾人最渴望的,是一份能够自食其力的工作。”怀着这样的理解,他郑重许下承诺:为手部具备操作能力的残障人士提供家电、手机维修技能培训,并且给予一些基础的保障,切实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

朱世红的公益之举并不止于技术赋能。他积极组织团队赴新田中心小学,为贫困学生捐赠护眼台灯、书包等学习物资,以实际行动关爱少年儿童的成长。朱世红表示,社会给予了企业发展的机会与支持,因此在其能力范围内,愿意积极回馈社会,帮助贫困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做一点正能量的事情,本来就很正常。”就是这样一份朴实而真诚的社会责任感,让他赢得了广泛的尊重与认可。

结语

从家电维修的工作台,到通讯世界的精密设备;从单一维修服务的匠心坚守,到品牌化经营的格局开拓;从自主创业的奋力跋涉,到助力他人的社会担当——朱世红以扎实的脚步,一步步书写着对生命价值最有力的诠释。他用行动证明:生命的耀眼,从不依附于身体的完缺,只要信念不息、步履不停,每一个生命都能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开凿出属于自己的星光之路。

【榜样力量】

身陷沟壑,他却用双手开辟自强的新天地,证明残缺之躯,亦可撑起社会脊梁。在命运的陡坡中,他开凿了一条星光之路,让更多同行者并肩奔赴远方。

采访专栏

从家电维修转向手机维修技术,这个转变的契机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技术上的困难和挑战?

朱世红:我做家电维修经营了两年,彩电这些比较大件的东西,我因为腿脚不方便,会抱不动,还需要别人来辅助去干这件事情,所以觉得家电维修不太适合我。因为身体条件,所以就转行做一些通讯维修或者手机维修,一开始修电话机,然后还有一些手机这些通讯产品。因为手机比较轻松、小巧,然后客户自己会主动送上门来维修,这就方便到我,家电的话很多情况下需要去上门。

从家电转变成通信确实是看了一些书,然后也跟了一下师傅,在我们信丰当地跟搞这种手机维修的那个师傅,然后在他那里学了将近有两个月吧,大概熟悉了一些通信器材的一些原理,第三个月的我就自己开了店,第一家就是通讯维修器材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