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丰县首届残疾人就业之星】赖洋民:残疾不是人生的休止符,而是奋斗的起跑线
事迹简介
赖洋民,男,1987年11月出生,肢体残疾人。2020年成为乡镇残联专职委员的六年来,他以饱满的热情服务于残疾人群体,先后荣获2021年县残联“优秀专职委员”,2023年“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身患强直性脊柱炎的他,在北京接受脊柱矫正手术后立即返回工作岗位。他刻苦学习政策业务,通过成人高考取得江西理工大学大专学历。2025年4月,他凭借扎实的业务能力、丰富的工作经验成功入职赣南师范大学脐橙现代产业学院。
生命低谷中的微光
2011年到2017年的七年里,是赖洋民人生中最黑暗的时期。那时强直性脊柱炎病情突然加重,让这个正值活力的年轻人直接跌入谷底,恶化的病情让他每天都在疼痛中度过。赖洋民回忆说道:“那个时候我才二十多岁,本该是奋斗拼搏的年纪,却只能困在家中接受治疗,事业与爱情纷纷离我而去,渐渐的把自己给封闭起来。”然而,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赖洋民的内心仍保留着一丝希望。
转机出现在2017年,村里了解到赖洋民的情况后,便安排他担任残联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这份工作虽然简单,但他却格外的珍惜这个机会。也是在这一年的残疾人持证动态更新的工作中,老专职委员和理事长注意到了这个做事认真的年轻人,“他们看我虽然身体不方便,但是一致认为我工作非常的用心。”在老专职委员专心的培养之下,2020年赖洋民终于成为正平镇的残联专职委员。
六年专职委员的坚守
在正式成为专职委员后,赖洋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我对每一个残疾人都不太熟悉,这就是一个难点,还有那个时候我的身体状况,不能让我挨家挨户的去走访。”但赖洋民并没有退缩,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经过后续的治疗,赖洋民的身体能稍微活动起来,他就每个礼拜访问一个村,与村干部一起去了解每个残疾家庭的基本情况,慢慢的,赖洋民与残疾人建立起了深厚的联系。那时正平镇还没有建立微信联系群,为了能更好发挥残联的纽带作用,赖洋民与同事一个一个的联系残疾人,教残疾人朋友如何加入微信群,最终建立了专属于残疾人的微信联络群。
六年的专职委员工作中,赖洋民帮助了许多残疾人,其中有两件事情令他印象非常的深刻。第一个发生在他刚任专职委员不久,村里的孤残少年杨建平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赖洋民得知后,第一时间与学生取得了联系,了解他的录取情况与实际困难。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入学,赖洋民亲自上门核实情况,仔细帮助他整理申请材料,认真细致的办理了相关补贴及助学金申请。在此后的大学四年中,赖洋民每年的寒暑假都会打电话给他,跟他聊聊天,了解他在大学的生活情况和未来规划。“我从他拿到录取通知书开始,到最后毕业,包括他在哪里工作,我们都有联系,相当于我是看着他成长的。”赖洋民感动的说道。
另一个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张文龙的故事,这个年轻人不幸被确诊为永久性耳聋。赖洋民至今仍清晰记得第一次见到张文龙时的情景:二十多岁的年纪,在贵州读研究生本该是学业里奋力打拼的阶段,可他坐在椅子上,低头拿着手机交流,说自己听不见没法与人交流,声音止不住的颤抖,眼神中满是迷茫与无助。这个画面深深的触动了赖洋民,他立即行动起来,没敢耽搁。一边反复跟他和家人沟通,安抚他们一定可以找到办法,一边立刻梳理残联的帮扶政策,四处联络能提供援助的企业。当得知诺尔康公司愿意免费提供人工耳蜗时,赖洋民第一时间赶到张文龙家里报喜。“这六年来,我做了很多事,但张文龙的事让我格外有成就感,当我告诉他这个好消息时,他突然抬起头,眼里第一次有了光亮,嘴里不停说着‘感谢,感谢,让我又有了希望’,那股激动的劲儿,我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
(右一为张文龙)
从助人者到自助者
2025年4月,赖洋民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重要转折,他成功入职赣南师范大学脐橙现代产业学院,担任行政综合办公室工作人员,这份工作让他迈向了更广阔的天地。面对新的工作环境,赖洋民表现出了极大的珍惜和认真,他始终记得残联理事长的叮嘱:“我们残疾人走到哪里,就一定要给我们残疾人争气,不能给残疾人丢脸。”这句话成为他工作的座右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赖洋民在行政综合办公室协助日常的工作事务,同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我特别珍惜这个岗位,每天都会尽最大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我之前从来没想过可以在大学里面工作,接触到这么多高学历的老师们。”作为一个始终保持求知欲的人,赖洋民将会抓住一切机会向身边的老师们请教问题,不断的提升自己。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赖洋民说:“残疾只是让我们的奋斗多了一段需要更用心走的起点。”从他开始担任专职委员时,并没有想过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想着自己淋过雨,能给别人撑把伞。“原来哪怕身体有局限,我也能帮助他人,也能被社会需要。”这句话道出了他最深切的体会。虽然工作岗位发生了变化,但他依然保持着初心。在高校的岗位上,他继续用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为师生提供服务。
结语
赖洋民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坚定,残疾或许为人生设置了不同的起点,却不能定义终点的高度,这份踏实前行的力量,正是来自于他内心从不妥协的坚持。如今他依然在平凡的岗位上散发着光热,并且用行动向我们证明:只要心中有光,愿意一步一步往前走,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一定能活成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榜样力量】
“残疾只是让我们走得慢一些,但从来不会让我们停下脚步。”赖洋民告诉我们:重要的不是行走的速度,而是坚持的方向,只要不停下前进的脚步,再慢的速度也能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
采访专栏
结合您自身的经历,您最想对其他正在寻找就业机会或遇到困难的残疾朋友说些什么?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可以分享吗?
赖洋民:结合我的经历有几点建议分享给大家:1、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才是我们迈出奋斗的第一步,试着改变能改变的。在生活及工作中我们不应该歌颂苦难,要顺其自然,生活给予我们压力,要变压力为动力。只有更努力的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2、提升自己,多学习。残联组织的技能培训如电商培训、手语翻译、基础办公软件课程都很实用,哪怕每天学一点,积累久了就是我们找工作的本事。3、找组织,残联就是我们的娘家人,要学会主动求助。所以如果你们正在找工作,别犹豫,直接去当地乡镇或县残联问问:有没有适合的岗位?有没有帮扶政策?主动伸手要助力不丢人,这是我们应得的支持,也是帮我们少走弯路的捷径。4、从力所能及的事起步,从能做的事开始慢慢积累,所以不用急,哪怕走得慢一点,哪怕遇到几次拒绝,都没关系。